秋天-发呆的季节 前几天打开小宇宙看到了热门榜上这篇博客《发会儿呆,一杯咖啡时间就可以》,睡前带上耳机,有惊喜到。
发呆什么都不做,没意义,也有意义。发呆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放空的方式,做点没意义的事挺好的,做什么事,都要想着意义感,真的很累。
听到这期播客时候,身心都产生了共鸣。
每天有课上课,但是课上老师讲的大量数学公式我并不理解,就像是在消磨时间。没课或者下课,骑车去工位上开始看CS的课程,心理年龄跨到了三年后,准备工作的时候。没有特别烦躁,没有特别开心,很平淡的准备着找工作的内容。划开手机不知道看什么,又息屏。去食堂吃饭,找个人少的队伍走过去,疫情防控打包回去。很平淡的日子,好想日子掀起一些波澜。
没必要做什么都有意义,没必要百分百积极。
周四一二节课后,搬个椅子到阳台,晒了会太阳,听播客,感受秋天的节气,整个身体都在感受清爽。
当下的节奏下,希望我们正常的放松休息,适当发呆,享受发呆,不是等到退休才能享受慵懒的生活。
想和别人一起发呆 在上面的播客中还提到了,和朋友一起,什么都不做,眼神迷离发呆的感觉,并不用刻意做点什么,感觉太美好了。春秋天,坐在阳台上吹风,什么都不做,也真的很有意义,太有意义了。同样如果和她发呆,也一定很美好。
读研,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社交关系,至少目前是的,很想听听别人的世界,或许后面还是得找寻点活动,不然没了精神气。
朋友问及对未来的婚姻和后代的想法。经历完一段关系,考完一年研,本科毕业,让我的对世界的想法翻天覆地的变化,你让我再看待这些问题,我感觉有些痛苦。希望婚姻不是单纯的物质匹配,希望有1+ 1 > 2的体验。现实中你要考虑物质基础,家庭差距,建立更加明确关系后,要考虑的更多了。对后代,感觉很难有念头了,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是一件挺神圣的事,我们都会想到对于后代的培养教育,ta会有自己的思想,会成为一个鲜明的独立体,但是也建立在一些基础上,等到他能真正思考时,该怎么面对世界带来的迷茫呢,也许他的父母也没有答案,只是被时间和解了,我想自私的先找寻自己的人生答案。
依旧愿意去相信,遇见一个人,培养一段亲密关系,但这似乎是人生的支线任务。也希望父母在这件事上让我有孩童一样的任性。
带上耳机去扫秋天的街 最近喜欢听的,一是刷到了宝藏的白噪音,雨中家中播放音乐,特别适合学习时候当作白噪音,歌声是朦胧,你不需要听懂在唱什么,就沉浸在自己世界当中就好了。
喜欢听的歌手,李健!会觉得他人的形象和歌声一样干净舒服。还有老早听狂阿弥一个人,造出地球上最爆炸的声音!分享的,坂本龙一,安抚我的身心。
秋天到啦,希望大家都能去发呆,用看似无意义的事填补生活!去他的效率,去他的充实…
周末快乐各位~
去年国庆这个时候已经从学校回家休息了,国庆之后就是正式的考研冲刺了。今年如愿到了SHU,受限于防疫政策还是不回去了,时间过得真快。
昨晚做梦梦到了进行考研复试,还被老师痛骂了一顿,没有通过,准备二战了,睡醒意识到在读了在读了,一身汗。
最近听了什么
《我在胡同小卖部的日常》,虽然上面提到的是在北京的胡同小巷,但是对应到小县城的我,还是会引发一些共鸣。一连听了几期,回忆起了小时候攥着硬币,去小卖部买小零食的场景,那时候谁家里富有点,每天零花钱有五块十块就是很富了,现在人难以满足了。
《肥话连篇》这周听到了VOL39,提到了不开心的时候做什么。昨天下雨走路去路上的时候,听到肥杰提到他现在改变自己了,“ 多去看别人底层的东西,而不是简单看别人拥有什么物质 。” 想到了最近自己的一些情绪。
三月时候,心想着我能上岸就行,到这个时候念叨上岸了但是好羡慕别人都有奖学金而我没有,觉得遗憾可惜。开会的时候,大家介绍自己的时候提到自己的母校,我都不好意思说。本周老师还通知了组里其他人开会,唯独没有我和另外一个同门,我又在想,可能老师认为本校的素养更好点,自己确实不如别人,晚上看书的时候情绪多少有点低落,真正去做的时候可能又在吐槽不如做自己的事。
再安利大家一些在听的播客,《谐星聊天会》、《路人抓马》、《阿弥晚安》…很喜欢睡前带上耳机听一会,比起乱刷短视频,或许更有意思点,短视频刷多整个人麻木了。(也要注意摘下耳机,长时间带耳机也不健康
shopping
继暑期入手一波设备之后,最近又在看键盘和显示器了,上一个显示器送到工位去了,想到在宿舍里看着小屏幕,觉得不舒服,还是想在宿舍放一块屏幕,方便早起和晚上的时候使用,由于没有入学奖学金,主机是不可能配的了。
键盘买了81键的红轴,到手挺满意的,没有太大的噪声,但是带到实验室去用还是有点夸张,比起MXKEY的薄膜,声音还是大上不少。显示器还是买了一个27寸,2K的,用过显示器,现在再看笔记本就觉得小的可怜了。
买个显示器,看文档什么都更加方便了,当然游戏体验也up了,总之差生文具多。
叨叨
在SH并没有以往的亲友,加上国庆的时候外面的人流量应该挺大的,今天还通知几个地区变成了中风险。就待在学校,看看书,想躺下休息的时候就回去躺着,也挺好的。
最近赶上秋招,周围人都在吐槽互联网的寒冬,对于两年后的未来堪忧… 其实现在挺奇怪的,有时候热点会被打压,但是热点又是各大平台的流量,有时候在疯狂推送,你刷过某个关键词后,后面全是相关的推送。
舍友吐槽计算机是过去生化环材一样的新世纪天坑专业,我在一旁沉默,多说不如多做,切实做到一定程度,再吐槽,还没开始就已经找借口了,着实让人不理解。现如今,什么有利人们奔向哪里,“几个月带你精通JAVA,C++学习路线”这类视频也不计其数,当一个领域饱和时,门槛也越来越高了。
我还是愿意乐观相信,沉下心学习后会带来的收获(至少目前是的)。
在昨天看计网的时候,书中提到的为什么固态硬盘的标的1T大小,实际为什么不足1T,是因为产商使用的单位和计算机使用计量单位的不统一,解答了我之前的疑惑,会有点小满足感,学习的乐趣。但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东西又和实际很大的脱离,造成这个现象又有很多原因,不讨论了。
乐观的生活吧,多关注一些自己,和社会和解不了,和自己和解。
他人的情绪 前言:舍友取快递,驿站的工作人员要求必须通过菜鸟APP才能够取件,舍友不耐烦了,觉得下不下APP是他自己的权力,遂唇枪舌战了半小时,工作人员帮他取了… 回去后他郁闷不止,打了举报电话。
通过这件事,让我感觉到了不同的情绪力量。
一方面,舍友他觉得自己作为消费者没有被满足,用他话说他被折磨了(强制下APP),为啥要放弃自己的权力,就要和驿站杠到底,生着闷气,把情绪带回共同生活下的宿舍环境中。
作为旁观者,我是理解又不理解,理解如今的环境下,我们被资本裹挟,你用着免费的通讯工具微信,吐槽他变得臃肿难用,但是你又不能不用,不能够失联;同样如今网购对于我们而言也不可缺失,舍友说道 ” 因为这个我卸载了tb,没想到我在京东买东西也给我发中通,还是没逃过取件码这一关。“ 忍耐不住,去投诉,我理解也佩服他真的有耐心去做,去打电话一级级上诉,至于能不能坚持,并得到结果就不知道了。
作为一个普通人,如何才能对抗大资本呢?驿站本身使用取件码,是方便自助取件,也能确保快递是本人领取,但应该支持人工取件,而不是强迫APP,但是显然这样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,他们肯定不乐意,在疫情下,各行各业受到影响,他们生意也多少受到一点影响。
我们都受到利益的裹挟,舍友觉得自己购买的服务没有得到确保,驿站想要获得更高的利益,矛盾产生了。
如果是我,我可能还是乖乖去下一个APP,把件快点取走,并不想做过多的纠缠,上升到动用情绪,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奢侈了。
慢慢成年,我们经历和肩负越来越多,不得不经历各类的情绪。情绪没有好坏,一些相对消极的情绪,如果应对才是大问题。
当我舍友遇到问题,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好的,但是说的比做的多,在周围唉声叹气唱衰,是我不理解,也觉得很痛苦的事。也可以说我这个人是有点自私的成分,现在越发不愿过多关注热点社会新闻,开始向一些事妥协。
”卷“ 和 ”摆“ 开学进组了,本周也正式分了工位,一大早在师兄的帮助下,把显示器搬过来了,到工位上收拾完打开笔记本,准备开始”学习“时,发现WIFI 寄了,重启大法也不行,最后咨询了HP客服,把网络重置,卸载驱动后恢复了正常。
卷 这个字这两年真的变成了日常词汇,从一开始形容环境不好和竞争激烈,到现在内卷,延伸到各处,以至于人正常学习进步,也会有人来你耳边不停念叨别卷了,让我很反感。
还有开摆,摆烂这些词,休息就是休息,为什么一定要说开摆呢。当然了大部分人用上这些词还是在调侃自己。
当然也有的人是无心说开摆、你别卷了,是我太敏感了。
后面还是希望自己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身心状态,顺利度过这三年。
生活确实不容易,我们也确实需要一些调剂品。希望我们都能坦然休息,坦然接受自己的普通,积极生活,毕竟生活是自己的。
博客
博客苟活100+天了,这是第16篇周记,在SHU的第二篇。
本周又找了什么轮子呢。
第一件事bbtalk的公众号服务挂了,不能随手嘟嚷一句了,等了几天还没有恢复,可能作者也在忙其他事,似乎也没有维护。
于是又有了后来在乱逛友链认识了吕楪,看到她快乐的折腾自己喜欢的,太美好了。看到了她用的mastodon 动态小部件,在她的帮助下成功添加了!感谢大佬!
动态小部件引入界面时,它的css格式似乎影响了本身的,将overflow改为auto,解决了上下滚轮消除的问题。
刚好吕楪开放了她的mastodon服务器注册,节省了很多事,快乐加入频道,后面嘟嘟就在上面,再引入一部分到博客的侧边栏。
再者将不稳定的hexo friend circle还是去除了,老老实实通过RSS订阅友链和喜欢的博客,摸鱼时候通过个站的RSS看看大佬的博客~
喜欢就折腾,也别忘了搭建博客的初衷。
新学期
终于过上了需要骑车上课的生活,秋天骑自行车吹风真的很舒服。本学期的课并不多,大概还能空出一半的时间,希望能够利用好时间,做好本分的事,也努力为后面做准备。
还好现在yq没有特别严重,提前一天申请还能顺利的出校,还是去和室友吃了一顿火锅(说实话不太行),看到了很多网红餐厅。
吃完饭,转了地铁又去了外滩看了灯红酒绿。来外滩的人很多,尤其是夜晚,路口都有交警管控着。我们也随着人流流动到了滩边,来来往往的人在这打卡,我望向对岸的的灯塔轮船,心中没有太多的波澜。这里不是我的归宿。
Slowly
暑期在网上看英语学习方法,提到了Slowly,陆陆续续认识了一些人,短的一封信之交,多的朋友来往了半个月,不过最近又没了声音,可能在忙于生活吧。除了一开始注册完,自己去主动发邮件认识了一些友人,后面主要是收到来信,给人回信。一开始满怀期待给每个人回信,到现在可能看到来信也不回了,当然有的很明显是群发的,很尴尬,回了基本没有下一封。今天在地铁上给一个俄罗斯信件简单回了一下,希望后面有机会还是多与人沟通交流。
从一开始QQ到现在Wechat,即时通信确实便利,但是更多时候再便利的工具,也不一定带来更多的有效沟通交流。当初很喜欢Slowly就是它模拟以往的寄信,根据双方距离邮寄,其中的邮票有的也很好看!幻想着能遇到长期,像是写周记一样,互相交流对方国家的事,有一番新的体验认识。而且这样的形式,也避免了去找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开场的问题,你发送过去不用担心立马回复什么,很自然的交流沟通。无论是学习外语为目的,还是交朋友,它都是一款不错的app。但是一段时间后,对方乃至你是否能够坚持那一份心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,我们会被现实中更加容易被捕捉的热点夺取注意力,最后又断了联系。
这周写的很晚,就先写到这里吧。希望后面能通过博客记录更多的生活学习动态,有更多的行动依据。
出发
4号一早出发去南京南,拎着一个行李包,推着一个行李箱,背着背包。到了南京南,没找到车站,只能来到了SHU(不是)。
走的时候,疫情不乘车的人不让进车站,我没有让爸妈奶奶进去,我在K1站台,他们在栅栏外望着。长大后,时不时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,其中描述的父亲的场景,联想到父母为了生活的努力,每每想到心里都要一抖。
到了车站,急着改票,去售票处急着验证学生票,从这个窗口转到另一个窗口。到我前面的大叔时,他在付钱时,不知道如何打开微信付款码,僵持着,我看着手表,越发着急。我,售票员,一言不发,大叔不知所措。想了下时间不早,我还是帮忙点了下,大叔尴尬的笑了笑,感叹年轻人聪明。来上海前,家里人和我说,到那注意点,那边人看不起外地人之类的话,我沉默。城市的进步发展,靠着年轻的鲜血,靠着各行各业的人,人和人之间的矛盾,在划分到不同区域之间的矛盾…太多了…
到了上海,又出站找地方做核酸,上海和南京做核酸采集方式又不同,我不是很理解,将疫情防控的各种信息,当成各省的KPI。
社交
到了学校,第一件事肯定是认识新舍友,碰巧又见到了组里一个同学。希望新的阶段,社交的方式有一点新的变化。在第四天,在去年认识的学长的介绍下,去实验室看了一下,见到了研二研三的师兄师姐,碰巧师姐请喝咖啡,抢了两位师兄的咖啡…拿着咖啡场面很尴尬,捧着咖啡又去了旁边的实验室看了下,看到了无人机,烟丝处理,假笑了好一会后离开了… 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挺和蔼的,大家为了毕业,为了“前途”努力着,真好。
(到上海的第一天,扔垃圾,阿姨问我(这)是什么垃圾…)
期待
期待更好的学习环境,期待更好的资源,期待自己能够充满活力的做事…
看了点什么 开学前的最后一周,看了三部电影,哈利波特的前两部,去电影院看了《杨戬》。上一次看电影还是前两年的事了,买票的时候为了妥协地点,选了只有3D场的影院。进去之前就有了预期,估计要包场,果不其然。
⚠警告:涉及剧透
整体电影的特效做的挺好看,主题是中国神话,也加入了神仙不能飞而是使用科技的元素。整体是从开场杨戬是一个赏银捕手场面,到他为什么不在天庭做神仙,到沉香救母,到杨戬发现事情的真相。看到过程联想到了电视剧《宝莲灯》剧情,但是电视剧中的救母整体情节和电影不同,(暴露自己年龄段了)。
但是说实话,我觉得这部电影他的角色塑造不是太喜欢,开场的哮天犬性转没看懂,杨戬没有让我看懂他想要做什么,借用豆瓣上看的一段话:“整部电影就跟一个导游一样,串联起一场又一场戏,向观众展示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,然后到影片结尾,天眼一开,燃的音乐一响,煽情的桥段再一放,电影结束了。” 沉香知道自己被骗,突然一下子成人了?突然改邪归正,没有感觉过渡性;姥姥从一开始来找杨戬帮忙抓沉香,到后来我看到她跳舞,被美术惊艳到了,再看到她迷晕杨戬后,以为会是一个狠角色,实际上并没有,可能我阴谋论期待太多了。申公豹一开始还可有雄心壮志了,结果没演一会就领便当了,我都替他感到惋惜,总之并不是太喜欢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。(个人观点
本来是想去看《隐入尘烟》的,最后想临走前,看点轻松的吧,所以其实看完舒口气,还好,还是有一些惊艳点的,很喜欢其中美术光追等。
慢慢长大,做任何事都寻求意义感了,太累了。带着轻松点心情,降低点预期,做一些事,也许会有不一样感觉。
离家 我想这可能真是退休前,最长的gab时间了,四月中旬回家,到九月离开。假期中的时候其实没有感觉,当离开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时,我又会开始回忆这段日子了。这次回来的这段时间,能感觉我爸明显的变化(背后会想到,如果今年没有被录取会是…),今年能突然感觉到长辈衰老,他们酒桌喝酒开始收敛,开始望着我语重心长,希望我有一方出息(我就是个普通人)。
慢慢长大,经历越来越多,感觉和很多事和解了。在家时候,会想为什么这个不能理解那也不行,到离开时很多事都不会想计较了。明白父母是一个普通人,他们在尽力把我往外送,希望我见识到更多,又在我崩溃时希望我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就好,他们也很无助。
这段时间考了驾照,每天做做饭,七月份去街道打了一份临时工,很琐碎,但是对于父亲来说,你做点什么他觉得很好的事,他每天心情就会很好。在听播客《肥话连篇》最新一期“谁都有变老的一天,你怕吗”,讲述了他们和父母的相处,慢慢开始体会到了其中一些情感。很多时候,我们要带入他们角度去思考,当然不是让你失去自己的思想。对于我父亲,他没有学历,没有很深的思想觉悟,他是一个普通人,他会因为那些琐事就会自喜,但他也在努力生活,为一家的生活,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父亲。
三年后,希望顺利毕业,看的更多更不一样。
情绪
8.20,距离开学还有两周,越来越焦虑。前往新的城市新的环境,认识新的同学朋友,苦乐参半。今天姑姑来吃饭,庆祝今年上岸这件事。我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,占了很大运气成分的事情,没有得到太多的意义感。努力摆脱这种情绪,陷入盲目自责并没有什么用,还是要继续向前。试图理清这些情绪,实际多多少少还是环绕在脑海。也许后面慢慢踏上轨道会好一些。
生活
一年多来,学了一些基本家常菜的烧制,想来以后也不会饿着,可以健康点吃点什么,就怕上下班后就躺着。曾经幻想着,正常上下班,路过菜场,回家慢慢悠悠烧一些菜。不知道几年后会过怎么样的生活。
随着离开的日子靠近,我在想现在自己和家乡的关系。邻里,“祝贺”着我将前往“大城市”有大作为,我笑着应和…上个月上班的路上,四处拆迁,大变样,还看到初中念书时没有印象的山。想到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,“当我们选择出去念大学读书时,就已经不是家乡的人了…”
想法
突然跨入了一个新的世界,这个世界我们大部分需要按部就班完成很多任务,上学,工作,婚姻,生育… 如果你缺一个环节,在一些人眼里就会变得奇怪。
逛V2看到一篇骂国内网络环境的文章,到现在发现限制访问权限了。回忆看到时候内容,吐槽国内的软件算法造成信息茧房,开屏广告,几年占用内存翻翻没有了小而美…其中也提到了油管等软件并没有广告等。翻到评论区,有指责有赞同。
记得前几年还会喜欢折腾,用安卓刷面具等各种操作想要屏蔽广告,用果子时想用圈X屏蔽,到现在躺平了,验证了那句话免费就是最贵的。现在也会积极去付费使用一部分软件,支持下独立开发者吧(更喜欢订阅和买断都有的)。如果可以安心简单使用,为什么一定要折腾那么多(个人想法)。生活在各种大厂笼罩环境,免费并不是真正的免费。可能很早就有的问题,慢慢才显现,毕竟我们和他们还是利益关系为主,很多事都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