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又又换了新主题 上一个Hugo-Luna才用了没十天,并且一些js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正确加载,就搁置了。
换到了现在的主题hugo-theme-cactus,这个主题是由 Mantyke 修改的魔改版本。
在疯狂VSCODE检索加F12查CSS后,得到了现在你们看到的样子。做了以下的改动:
修改了评论区,引用了最新的waline文件,并将about等界面也引入了评论区。 修改页脚,把原来的页脚信息迁移到这里。 修改标签墙,贴上自己的标签。 修改首页图片,需要注意裁剪成合适的大小。 引入了shortcode-豆瓣标签,不得不说Hugo的shortcode真的好用。 调整了网页缩放。 修改tag标签链接,避免OSS部署的错误。 引入了Memos,来自木木木木木,采用的是白嫖Railway部署。 跟着原主题的教程,爬取了豆瓣书影信息,修改了书/影墙。 引入了fancybox支持图片缩放了。 对很多细节的CSS进行了调整。 小小感叹下 在考完研后,整个人心境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,周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这周找了刚考完研的朋友聊聊天,我记得去年他坚定的选择二战,选择去继续深入学习,探索自我,再聊起时候又有了很多新的感受,他意味深长说起要考虑家庭,看到同龄人结婚买房买车,不免有点焦虑,对于之前坚定二战甚至想要读博的选择迟疑了,祝愿他22年的努力会有好的结果。
很多事就像是围城一样…
我自己也越来越感觉家庭的不容易,以前会想很多原生家庭怎么样怎么样,现在越来越觉得他们在变老生活不易,但就这样也在极力给我自由,供我读书,真的很伟大。
好像我越长大,没有活得越明白,在迷茫中前进,可能是年轻人常态?
哦对,23年兔年还是本命年…但是好像说本命年不太好?hhh也许得注意点什么,但谁又知道23年会发生什么呢,期待2023年体验更多有趣的存在,呼…
转眼回到家快两周了,所幸到现在还没阳,但感觉阳不阳是迟早的事。
在我走后,宿舍楼层封了,舍友和同组的朋友都阳了,接着实验室的师兄告诉我大家都阳,到现在陆续收到其他地方的同学和朋友也阳了。
呼,希望大家首先能够保护好自己,但是现阶段很难,真阳了,就好好休息,放宽心态。
First Love
在回家之前,就收到了朋友叁叁的安利,回来后情绪不太稳定,找了这部剧去看。在这周听了八分也聊到了这部剧,道长说土是真的土,好看是真的好看。
镜头画面真的很好看,那种暖色调是我喜欢的。
整部剧有很多对,少年组,成年组,并木和恒美,并木妹妹的婚姻,野口也英失忆的婚姻,他们父母的婚姻,也英儿子和古森诗…剧中太多的对比,很多剧情是我们熟知的,但是真正看起来还是会被打动。
主角们从一见钟情,到经历失忆等一系列~~(土)~~事情,还能在一起,让我感叹爱情的美好,又会联想现实的种种,现实也是美好的,只是不全是…
我更多为并木未婚妻难过,你可能会说,他们有很好完整的经历一段,最后也”坦然“分开了,是很好的,嗯是没错的…
好像看完这部剧,苦乐参半。
可能和这段时间的经历相关吧,就会联想很多,还在积极消化自己的情绪,瞥眼右下角的时间,都要过去一个月了。
考研
今天平安夜,又到了考研的日子,脑海中浮现了零碎去年的日子,背肖四、做不出的数学证明题、社科类阅读题….
我记得去年今日早上搭上了同学的顺风车,早早来到扬大排队进学校,又排队进考场,考了英语中途因为太暖和中途打盹,所幸考完感觉不错,考第二天数学整个人懵了,咬牙坚持完了下午专业课,已经开始准备二战的心思了。
过了一年,还是会遗憾很多事情没做好,落到现在的场景,还没有和自己和解。谈不上后悔吧。
可能是因为还有朋友,认识的学弟要考研,到了这一天自己也很紧张,也可能是自己有遗憾又害怕重来一次做选择…
高考距离我已经过去了五年,更加遥远了,我对他感触没那么深了。考研才过去一年,而它又决定了我后三年的,或者说更长久的自己,让我格外在意它的意义。
还是要多去做,保持探索未知的心情,回味意义放在以后再说,希望各位也是。
给自己贴个标签
是从塔塔那里抄来的,横竖直接硬搬进来了,所幸居然用起来了!
看到塔塔开源了自己博客主题,最开始六月接触博客主题很想用那个主题,很简洁好看hugo主题,看到开源时候也想换回,想想暂时先忍住了。
这周在写笔记时候,又馋stellar现在的文档搜索功能,我试了下很准确,相比下Docsify并不能准确地检索,又闪过换回去念头,又压抑住了。
请见关于.
🎄圣诞快乐
虽然不是我们自己的节日,但是人们还是需要一些日子、一些时刻来庆祝,对过去感恩,对未来抱有期望。
打算下周再写一个自己的2022年…
情绪化周记,理性看待,随意讨论。
比较震撼和佩服的小事 事件的起因是最近一个通知:
关于填写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的通知: 各年级研究生:XXX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链接如下: 内有四个问卷,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对应的问卷: 问卷A针对对象为2022级所有学生(包括学硕、专硕、博士);
当我们打开这个问卷调查,会看到什么问题:
性别、年龄、户籍、政治面貌
再往下看:婚恋状态、父母亲的学历、父母亲的工作具体职业、家庭的年收入
再看一眼标题,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,让我震惊到了,这居然是班级群发出来的公告。
在我震惊时候,看到了班级同学发声了,很佩服她能够大胆说出来,我可能会质疑不填那个调查,但是不会说什么。
请问这是必须要填的吗?还是按意愿自行填写呢?感觉问卷都在问个人信息,不太了解这个和研究生培养之间有什么联系。谢谢。
过去也有见过类似的调查问卷,真的学校是如何提出这样的教学质量调查的,还是老师学院个人提出的问题呢。
是想要采集数据,做学生质量和家庭背景关联性的分析吗,看到这个问卷挺生气的。
想到了之前cambly的外教体验课,聊到关于个人隐私的问题,其实世界各地都是这样,只是看到什么程度了。
半升的国旗 又到了每年的公祭日,看到了有人在pyq转发悼念的图,但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。
13号也是我返乡的时间,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了南中医,看到了半升的国旗,每年的这个日子心情都会沉重一下,可能在南京的,感受会更深一点。加上有一个朋友也是在这一天生日,对这一天日子印象更深了。
在这一天发了可见的pyq,让一些朋友同学都惊讶了,这样打开我资料卡片不是空白了,也不会被误会不公开pyq了。
希望我们能正视这件事,对过去的人表示悼念,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活动形式,不是简单的统计受害人数以及当年的历史事件,不是简单的和Japan对峙。
再完善的数据也很难从精神层面改变我们以及他们的思想。
peace.
放开了 按照“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”,开始“解封”了。
那相应就是已经考虑过社会面感染的问题,羊了个羊。
我回家了,后续真的封控了两天楼层,然后我的舍友和组里同学,羊了。
一个简单的微信通知,没有很明确的流动信息,抗原、温度计、药物没有明确的说明分配,宿舍没有独卫,还是正常出宿舍门去公厕。(后续等了很久才有了说药物配送,抗原分配)
你不知道周围宿舍的健康情况。
过了两天,又解封了,至于羊的同学还是看自己照顾自己。
我同学朋友在想,那我羊了我怎么才能不影响别人了,没办法,他们也不会考虑这种事,照顾好自己吧。
对于年轻人可能熬一熬就可以过去了,但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、老年人真的是能在这样的寒冬下轻易抗过去的吗。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视频,有人穿防护服回去,会诧异吧,我也会,可是人家考虑了回去见上了很大年纪的老人,我又沉默了。
希望我们都能照顾好自己,照顾好家人,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。
peace.
我并不是一个热爱关注热点新闻事件的人,时常别人说出来什么事,或者热点词、流行词我也都不知道。
对于热点新闻,当我听说了或者看到别人转发了才会去了解一部分,对于大部分事件,真的没有太大的兴趣去了解,不知道真实性,很少有人会关注后续。
用其他热点掩盖真正热点,热衷于报道他国的不幸,最近看到的问卷…,在我看来有时候世界是魔幻的。
鲁迅先生说” 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,”可是现在的情况明显不是我们能够随便发声的,所看到的信息全然也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。
把英语pre拖到了上周末,导致周末没有时间写周记。有在想是不是每周都要都写一篇呢,上周打破了之前的周记约定。
心里算计着,要不每两周一篇?不不不,还是默认每周去写,但是有时候情绪不够时,不写也不责怪自己,少点压力。
由于SHU的三学期制度,第一学期结束了。考完试还有一段时间gap week,可以好好多看看书,一边也要拾起组里的东西,不然后面上课没法汇报。
在这几个月中从怀疑自己,怀疑课程安排的意义,到现在看明白要做点什么。不论如何都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,那些事才是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的东西。
从高考填报志愿,读大学,到考研报考学校,到选老师,这一路上隐性和显性的信息差,对我的人生轨迹造成了极大的影响。但人生没有后悔药。下一个阶段该如何做,才是最重要的。
这周和高中的朋友聊起天,我们都读了研,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,在这里再怎么吐槽也无法改变现实,也许星球中有很多人有这样的共鸣,学校以外的杂事,没有指导,没有补贴…
把宿舍当作了睡觉的地方,在宿舍,工位,食堂等几个固定点奔波。
在师兄师姐看起来我是个“工作狂”,我研一怎么就在卷他们研二(半开玩笑的说)。我在心里苦笑,如果不找点自己舒服,喜欢的事,这个研迟早读不下去。(在我看来读书,虽然是技能书,也算)
对我自己而言,我在阅读书籍,学习新的技能点,当然也属于工作技能树上的,首要目的还是在好好打基础,后面能做点什么,但还没到立马要用这些去找一份工作的时候,感觉动力还是十分充足的。
对于大部分读研的人,还是以工作为导向的。可能不读研的人,会觉得你都读研了,不做科研,甚至方向也也和未来工作不同,那你读研的意义在哪,还是去做和本科生一样的事,浪费资源。事实上,读研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光鲜的。
我想能在读研过程,努力学习一个方向,培养一些习惯,了解知识更深度一点,认识更多一些人…这些就够满足了。
当然了上面是一个理想状况,现实中你会遇到你的组没有资源,你的老师知识停留在过去,而你要做最新的内容巴拉巴拉。(我只是在阐述事实,当然陷入这样的场景和我本身是有极大关系的。
你要问我有没有勇气再去重新开始
没有,我没有那份勇气。我只能在现实的基础上,去看的更多,做的更多。
好歹,我现在还有向前的动力。
这几个月从感觉自己十分孤独,想要认识新的朋友,到现在调整心态,试着抓住现实中更多的小事,感恩那些,让自己通过一些小事让自己舒口气,坚定做自己的事,不求每一件事都有短期的及时反馈,听起来像是鸡汤,但是没办法还是得灌一点砥砺前行。
骑到粉色限定的哈罗,可以开心。
吃到新出炉的包子,可以开心。
喝到奶茶,也可以开心。
最后,吃到了师兄带的原味鸡,爽到了。(发出10.3封到现在的吼叫)。
所见所闻 文章:体验自我与记忆自我
在newsletter里看到的文章,分享给大家,主要讲述这两个自我如何衡量我们的幸福感。
摘录:
体验自我,是那个亲身经历着我们人生的自己,是每时每刻的直接体验。
对于体验自我而言,幸福就是每一个当下的感官体验的满足。
记忆自我扮演的则是一个负责在事后整合我们的过去的旁观者角色,它是那个思考着我们人生的自己。
价值与意义感对记忆自我来说格外重要。它的幸福源自于回首过去时,发现曾经的经历是有意义的。
太过在意记忆自我,重视意义感,就会脱离现实,没法体验到当下的乐趣;太过在意体验自我,可能会导致过度的及时享乐…
由过去的经历产生新的认知时,无法改变过去,只能尽可能影响未来。对于我自己还是想尽可能迈出步伐,体验更多,而不是过度的自我对话,被思想禁锢步伐。
播客:肥话连篇:VOL.044:我为什么没朋友……
这周听到肥杰和惠子聊到自己的朋友,好有感触。
惠子聊到至今和舍友没有缓和,最终心里还是留个坎。想到自己和一个朋友,可能也要这样散了,没有办法放开沟通,或许放开沟通对双方是一种伤害。现实中我是一个喜欢与人友好、有效沟通的人,对未来的工作生活也是希望有一个良好的teamwork氛围那种。还有几个朋友比较向往体制生活,也没有错吧,我还是想再看看…
现在和肥杰一样,渴望朋友又害怕麻烦别人。遇事倾向于靠自己,所以不会主动联系别人,也不会把负面的东西传染给朋友。朋友们有的工作,有的在其他学校求学,一旦不在靠近的生活圈,相交的轨迹少了,就不知道该怎么去聊天了。当然情绪上来时候,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ta们。
本周还结识了一位硕博连读的大佬,是一位直率的人,晚饭是和他吃的,毫无顾忌的把他感情经历,个人性格都完全抛出来了,(太豪爽了)。认识新的朋友,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想法,除了引起自己的部分共鸣,换个角度看问题还挺有意义的。
说到朋友,还想感谢每周来周记下互动的赛博朋友们…无私帮助他人的杜老师,各种高产、分享体验的吕楪等人,还有通过stellar主题社区认识的一群人~
相比微信朋友圈、微博,在这里没有现实频繁社交的同学老师,更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与记录自己的胡思乱想,有一片小天地真好。
叨叨 本周还玩了《The past within》,绣湖的新作,其实前几作我也没怎么玩过,有看过懂剧情的陆夫人玩这些,觉得还挺有意思的。买来当作周末和朋友玩乐的油头了。这一部并不是直接的线上联机,是需要玩家自己语音沟通,从过去和未来两个角度,互相提供线索来解密,游戏全程不长,难度也不大,但是还是值得体验的~真正的故事细节需要深挖。
这两天突然有了入冬的感觉,冷飕飕的,出门要加一件毛衣,大家也注意早晚温差~
换个主题,换个心情 就我个人而言,我一直会喜欢隔一段时间收拾下桌面,擦拭一下灰尘,把东西换一个位置。也许没有特别大的变动,看到收拾完的桌面,好像自己的心情也一道整理一遍。
同上,给博客换一个主题也一样。最早在看codesheep谈到部署一个博客,到差不多从六月毕业时候开始折腾静态博客,期间从hexo->hugo->hexo,从next->MEME->stellar->AirCloud。
如果去网上搜静态的博客部署教程,next是相当多的,也有相关插件的使用教程,同样也有很多这样的博客停更了。这里mark一位大佬,他甚至把hexo-next适配到了hugo主题,凡梦星尘。
再到后来更加轻量的hugo主题,跟着小球飞鱼的博客搭建,接触了MEME,跟随各个博客及其友链,乐在其中的装修。再到相中stellar的wiki文档,特别适合用来作为学习笔记整理。
换到如今的主题,一方面觉得博客和笔记分离后,stellar主题不再适合我,还有很久没有折腾了。
回顾148+天的过程,乐于折腾的过程,但整个记录的过程觉得十分有意义,无论是否有人翻到,有人评论,对自己的情绪整理是一个极大的减负。
希望在明年成功加入十年之约,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玩具盒、精神空间…
思考些什么 本周的一门水课,马上要汇报了,临时换人,不幸抽到了我,看着时间和作业,不由的情绪上来了。再到下午的课上汇报,从一开始几组明显在水,到后面保研组大佬的精心准备,让我惊讶、佩服、压力…
个人还是喜欢团队合作,但是还是建立在有沟通和合作的基础,保研组能做的很好,一是本身他们尽心尽力,本身也优秀;另一方面我觉得比较佩服是他们分工,他们的行动力。
对比下我们组,每个人从一开始的心态与他们就不一样,都不愿意做leader,最后做出的也差。在以后如果正经要做的事,无论做不做leader,都要积极参与发声,而不是在心里嘀嘀咕咕,直至今日还是希望毕业后能进中大厂,去体验这样的团队,在这之前先不断地学习吧,也许经历完后在压力之下又run了,但人总有些期望。
在实验室,好心的师兄拿给我了台老旧的ITX,他们下午都去活动了,我看着太卡,系统甚至都没激活,有进程在乱跳,我想着直接重置了,最后师兄回来说还有内容在上面…
我就看了下盘里文件还是19,20年的文件就直接重置了,也没发微信问下师兄,太莽撞了。
最后还好只重置了C盘,还有一部分文件在,希望这个项目内容不会再被提起,或者需要的文件还在。
后续搭配的自己主机,还是要注意文件的备份,以及HDD除了慢,在数据恢复上还是有一点优势的。
叨叨 1024节京东买书打折,买了计网的几本书,Effective C++,CSAPP,虽然书是先涨价再优惠,多多少少还是便宜点。希望在这两年能静下心多啃几本书。
后续忙完,再写一篇博客装修日记吧,目前的通点是:评论系统没有适配waline,后续看看能不能找个hexo主题的waline配置搬运过来,然后就是图片的适配性并不是太好。
看到博客的朋友,评论只能麻烦的使用Github登录评论,也许这样仅有的互动也没有了emm。好消息是giscus加载还挺快的,数据都在GitHub上。
最后,期望下后面的期末考试顺利吧,下周见。
写信的那些事 在前面周记中,提到的Slowly,虽然我现在不主动去发信了,但是日常还是会打开看一看,有没有收到新的来信,以及在暑假认识的一位巴西朋友有没有回信报平安。
她是我在暑假认识的,一看简介,比我大很多,36岁,我猜测着是已经工作多年,家庭美满的人。两个月间通了很多封信,却听她讲到了自己离异,来到新的城市生活,正在做的工作有些压力但总体还好。我想离婚不论是在哪一个国家,不是一个人的问题,离婚不一定代表就是失去幸福,摆脱刻板印象!
到9月份时,没有收到她回信,于是我又发了一封问候信,本以为她是最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,结果她告知我在新城市没有新认识的特别亲近朋友,然后工作压力也比较大,情绪很糟糕,正在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。国庆又回了一封信,没有得到回复,希望她能尽快调整过来。
这周还收到了一封来自意大利的信,好久没有收到长信了!而且不是模板套话群发的!也认真回了一封。
这可能是我现阶段学习英语最认真的时候了,用着我这些年来蹩脚的四六级英语单词。这学期也有科技英语课,需要做一个pre还有一个小论文,后面要抓紧时间做起来了,ddl不是办法。
就我自己来看,随着我不断长大,出去读书,自己越来越内向,在现实中真正交朋友越来越少。在互联网上,反而认识了一些朋友。人终究是群居动物,一个人还是多少有点孤独的。
SHU的100周年 说起来我现在在SHU读研,应该以母校为荣,但是它的做法,让我很难看懂。
10.3 由于密接进行了封控 3 + 4,到今天所在地区已经变成了常态化。可是学校政策还是在封控,老师却可以自由进出线下上课。每天吃饭堂食也不可以,虽然打包费不需要,就算是可降解的盒子,也让我觉得很难受,更别提不能出门了。
说回100周年,实际上是按照原SHU的创建时间算的,新合并的并不是,但是突出一个好听,加上原SHU的特殊意义,硬是联系在一起了。不多评价了。让人在”百年校庆“叫骂一片的,除了上面的防疫政策,就是一堆面子工程,给外面看,真正的学子并没有感受到什么。
今年是第一年。人生就是这样,机遇和选择。选对选错,你的世界线都会发生变动。
开心一点 最近还是在做着CPP的学习,计划着用一年的时间,像是在转专业自学一样。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是太懂,感觉他也不太懂(笑)。不过自己有切实做点什么,感受到时间的流动,就会少一点焦虑。
对自己认识又多了一点,上周看到吕楪分享的性格测试,又去测了一下,ENFJ。其他的准不准我不知道,我一定是一个感受型的人格!
写周记的第20周了,时间过的飞快!以后我会不会像今天一样感慨,”嗖的一下,三年了,我已经毕业了!“
最后,分享下前几天傍晚看到的好看的天和云,忍不住咔嚓一下。
(十月,大家有感受到桂花的香气,路过突然闻到的话,一天的心情都很好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