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|最长的gap

看了点什么 开学前的最后一周,看了三部电影,哈利波特的前两部,去电影院看了《杨戬》。上一次看电影还是前两年的事了,买票的时候为了妥协地点,选了只有3D场的影院。进去之前就有了预期,估计要包场,果不其然。 ⚠警告:涉及剧透 整体电影的特效做的挺好看,主题是中国神话,也加入了神仙不能飞而是使用科技的元素。整体是从开场杨戬是一个赏银捕手场面,到他为什么不在天庭做神仙,到沉香救母,到杨戬发现事情的真相。看到过程联想到了电视剧《宝莲灯》剧情,但是电视剧中的救母整体情节和电影不同,(暴露自己年龄段了)。 但是说实话,我觉得这部电影他的角色塑造不是太喜欢,开场的哮天犬性转没看懂,杨戬没有让我看懂他想要做什么,借用豆瓣上看的一段话:“整部电影就跟一个导游一样,串联起一场又一场戏,向观众展示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,然后到影片结尾,天眼一开,燃的音乐一响,煽情的桥段再一放,电影结束了。” 沉香知道自己被骗,突然一下子成人了?突然改邪归正,没有感觉过渡性;姥姥从一开始来找杨戬帮忙抓沉香,到后来我看到她跳舞,被美术惊艳到了,再看到她迷晕杨戬后,以为会是一个狠角色,实际上并没有,可能我阴谋论期待太多了。申公豹一开始还可有雄心壮志了,结果没演一会就领便当了,我都替他感到惋惜,总之并不是太喜欢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。(个人观点 本来是想去看《隐入尘烟》的,最后想临走前,看点轻松的吧,所以其实看完舒口气,还好,还是有一些惊艳点的,很喜欢其中美术光追等。 慢慢长大,做任何事都寻求意义感了,太累了。带着轻松点心情,降低点预期,做一些事,也许会有不一样感觉。 离家 我想这可能真是退休前,最长的gab时间了,四月中旬回家,到九月离开。假期中的时候其实没有感觉,当离开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时,我又会开始回忆这段日子了。这次回来的这段时间,能感觉我爸明显的变化(背后会想到,如果今年没有被录取会是…),今年能突然感觉到长辈衰老,他们酒桌喝酒开始收敛,开始望着我语重心长,希望我有一方出息(我就是个普通人)。 慢慢长大,经历越来越多,感觉和很多事和解了。在家时候,会想为什么这个不能理解那也不行,到离开时很多事都不会想计较了。明白父母是一个普通人,他们在尽力把我往外送,希望我见识到更多,又在我崩溃时希望我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就好,他们也很无助。 这段时间考了驾照,每天做做饭,七月份去街道打了一份临时工,很琐碎,但是对于父亲来说,你做点什么他觉得很好的事,他每天心情就会很好。在听播客《肥话连篇》最新一期“谁都有变老的一天,你怕吗”,讲述了他们和父母的相处,慢慢开始体会到了其中一些情感。很多时候,我们要带入他们角度去思考,当然不是让你失去自己的思想。对于我父亲,他没有学历,没有很深的思想觉悟,他是一个普通人,他会因为那些琐事就会自喜,但他也在努力生活,为一家的生活,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父亲。 三年后,希望顺利毕业,看的更多更不一样。

Weekly |看见与看不见

情绪 8.20,距离开学还有两周,越来越焦虑。前往新的城市新的环境,认识新的同学朋友,苦乐参半。今天姑姑来吃饭,庆祝今年上岸这件事。我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,占了很大运气成分的事情,没有得到太多的意义感。努力摆脱这种情绪,陷入盲目自责并没有什么用,还是要继续向前。试图理清这些情绪,实际多多少少还是环绕在脑海。也许后面慢慢踏上轨道会好一些。 生活 一年多来,学了一些基本家常菜的烧制,想来以后也不会饿着,可以健康点吃点什么,就怕上下班后就躺着。曾经幻想着,正常上下班,路过菜场,回家慢慢悠悠烧一些菜。不知道几年后会过怎么样的生活。 随着离开的日子靠近,我在想现在自己和家乡的关系。邻里,“祝贺”着我将前往“大城市”有大作为,我笑着应和…上个月上班的路上,四处拆迁,大变样,还看到初中念书时没有印象的山。想到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,“当我们选择出去念大学读书时,就已经不是家乡的人了…” 想法 突然跨入了一个新的世界,这个世界我们大部分需要按部就班完成很多任务,上学,工作,婚姻,生育… 如果你缺一个环节,在一些人眼里就会变得奇怪。 逛V2看到一篇骂国内网络环境的文章,到现在发现限制访问权限了。回忆看到时候内容,吐槽国内的软件算法造成信息茧房,开屏广告,几年占用内存翻翻没有了小而美…其中也提到了油管等软件并没有广告等。翻到评论区,有指责有赞同。 记得前几年还会喜欢折腾,用安卓刷面具等各种操作想要屏蔽广告,用果子时想用圈X屏蔽,到现在躺平了,验证了那句话免费就是最贵的。现在也会积极去付费使用一部分软件,支持下独立开发者吧(更喜欢订阅和买断都有的)。如果可以安心简单使用,为什么一定要折腾那么多(个人想法)。生活在各种大厂笼罩环境,免费并不是真正的免费。可能很早就有的问题,慢慢才显现,毕竟我们和他们还是利益关系为主,很多事都是。

Weekly |与六年笔友两小时“组会”

英语考试 小时候干啥都积极,什么都想做好做第一,想要拯救世界。长大后,感觉只想先过好自己生活了。 本周英语分班考试,模拟时候很友好,正式的时候很难,总结就是四级的听力+考研英语一阅读+六级的翻译和选段落 =寄。两篇阅读,一篇是讲述的欧盟经费之类,一篇是讲述动物世界和人类中的一夫一妻制度。回忆起了去年暑假学习的经历。 昨日和今日考试,同组的人和我说,这个考试应该控分乃至补考。我记得我本科时候大一大二课不管什么课坐第一排,到后面忙着考研,一些通识课往后坐,变了,给自己理由,“光听能学个什么”。也许是英语分班后,A班特别严格,C班一下子就过去了,绩点很高。 长大后面我们不需要儿时老师发的“小红花”了。 两小时组会 非常“正式”的使用腾讯会议进行了两小时的组会。就上面的内容,以及各种想法观点进行了讨论。 信息茧房&共情。我提到在现在这个时候,共情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。对于各类热点新闻或者潮流,不论大小,不愿意去主动关注,最多当别人提起时候,做一个了解。她说喜欢自己的信息茧房,至少自己是快乐。当下,一个个热点,向人们涌来,又被下一个覆盖。普通人能过好自己生活就不错了。 是怎么看待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。就我感觉大部分人读研包括我自己还是一个就业缓冲,说难听就是逃避就业和进入社会。可能加上出身和本科不好,越发让我会功利去想,我得去做什么三年后有一份好一点的工作,这一点挺累的,知道这很正常普遍,但还是蛮心累的。 我记得袁隆平爷爷去世时候,你和我说以后要积极投身科研(如果我没记错的话),当时乃至现在都很佩服,我做不到。我记得我去年备考时候,选择学硕,有部分会是万一呢以后,但是一年考完研感觉自己丢失了部分属于人的灵气,变了。 我本以为她已经规划好了所有,聊下来并不是。她的观点还是走一步看一步,不去过多胡思乱想,不断调整。我们提到“年轻人的试错成本很小,但是我们并不敢,或者说普通背景的我们不敢”,都沉默了。 … 碎碎叨叨 为期一个月的打工生活马上结束了,暂时翻出围墙啦。提前把周记更出来,快乐度过一个周末。这两个天又更新了一部分主题的内容,学没有学到什么,折腾倒没有停止。在这里特别感谢杜老师的帮忙,特别耐心的解答。 这里再分享和杜老师的一个交谈。一开始在stellar主题作者友链下看到了不去图床,作者忘记更新了,现在不去图床改为付费存储(年费+永久存储)。在杜老师的帮助下更改了页脚,想着支持下杜老师,试一下其他的图床,之前采用是PicGO+腾讯云COS。配置完后,上床图片,看到了markdown链接名是随机生成的,图床更换带来的全文链接更换问题,以及后续续费或者更换其他方式维护问题,让我纠结。不去图床的随机文件名问题,杜老师给了以下的回复: 在网上简单检索下,看到了有一篇文章写道免费图床的问题,也看到了杜老师在下面的评论,解答了一些大家的质疑。理论上,如果图床服务器足够稳定,能够保证,不用来换更换去维护,是最好了,这样也不用考虑这个文件名的问题。一方面为自己随便质疑向杜老师道歉,从一开始维护一个免费的,到被滥用到付费,并不是一个盈利为目的的项目,值得尊重。另一方面,在这时代,很多事情变得魔幻起来,自己原因难免纠结多考虑。再次感谢杜老师等多个好友的帮助。 希望我们都能构建一个相对良好的价值观做出各项选择,保持独立思考,友好发声讨论。

Weekly |大人的世界

打工生活 本周的温度去打工,每天来回四趟,真的像是把自己来回翻身烤了一下,这个温度太吓人了。每天出门都是一种被烧烤的感觉。再熬一周就结束了。本周来了和我年龄相仿,甚至要小一些的类似大学校村官之类的,他们算是要正儿八经在这上班的,而我不是。每天在这显得很奇怪,我干的话不过是他们不相干堆积在那的,想来我走之前把这些“库存”,能清理个差不多。 ​ 不管怎样,还是很感谢这一个月办公室里的人照顾,也没有push我做什么。很好旁观了一个月,这样的围城生活。 酒桌文化 ​ 本周我弟家请了20岁的饭,是在外面饭店吃的(吐槽吃完外面的饭,一晚上要把我口渴死了)。分的两桌,喝酒的和不喝酒的。想起来小时候在家的话会分为大桌大人,旁边是我和我弟小孩吃的,其实就是不上桌。 ​ 中国的酒桌文化真是博大精深。在酒桌上,人们多少带着点酒劲,肆意的抒发着自己的情绪。有人要把自己这一段时间积攒的苦水倾泻而出,有人要把自己3分事当作7分功勋一样宣扬出来… ​ 小时候不觉得有什么,越长大,看到这样场面只想叹息。是否多年后,我也会挺着大肚子,在酒桌上表演着上述的场景呢,不得而知。 ​ 发现很多大人,特别喜欢张扬自己的经历,哪怕是自己开车走过的路多也要比,比谁更熟悉。(这里吐槽一下,开车旁边人不停碎碎叨叨,真的很难受)。 ​ 写下这篇周记的时候,我又在想,我所在的圈层也就是普通乃至中下的阶层,大家借着酒桌文化,回忆过去美好功勋也好,倾诉苦痛也摆,也许是我们普通人民对于生活辛辣的种种感慨吧,不是人人都是演员,人人又都是自己人生剧本的主演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。只是这种情绪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鸣,是否让你厌恶,又是另外回事了。 ​ 可能,我还不理解这样的社会文化吧。 零碎 ​ 本周看了晚上一些博客,甚至付费加入了知识星球的一个圈子,相当于进了一个有门槛筛选的pyq。又拾起了C++来写算法,一面重看书籍,但是操作系统这类课一直没有启动,拖延症一样。 ​ 每晚八九点就想倒床睡觉,逃离现实的苦恼,去梦中经历另一番的人生。

Weekly |博客重建

博客 忘记这周是怎么看到那个博客了,一眼相中,特别简洁,有想要的文章toc,甚至作者还自己写了一个“wiki”特殊格式的文档,能够更好将项目、阅读笔记等整合在一起,直接心动了开展。于是开始了漫长的从hugo搬迁回hexo,一开始自己改,再到后面搬作者的源码。这不一个热乎乎的”皮肤“出炉了,争取不要再倒腾了。 到今天还有点小问题,在stellar主题提交者当中,一个热心老哥帮忙解决了。 工作 我干的这份真的不算工作,换谁来都行。重复,机械的劳作,不过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观察。半个月下来,看到A,从盖章,提供后勤,到整理资料写新闻稿子;看到B小姐姐,下午要点眼药水写材料,再到小姐姐C,一整天整理打电话通知。当然,也能看到大家集体懈怠摸鱼。整个办公室氛围还好,可能和相近的年龄也有关系。如果他们算已经进入围墙的人,那我是站在围墙上看内外的人? 刚好笔友也去体制内做了相似的工作,她说以后不会做这样的工作,还是希望在以后得到一个相对富裕的生活条件。我肯定地点头。 每天干完这个,真的回去什么都不想做。一面羡慕他们,不用过分”卷“,只要不放错,薪资都是定的,上升也不是光靠努力的(也许当今很多事都是这样)。很无奈捏。 周四去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幕式,快把我击溃了。上午开幕式,下午美其名曰培训,实际全是宣传。真的生怕我不识字,念给我听,给我介绍各种称号名讳,我想真正切实行动的事才更能打动人,才能真正源远流长。提到这个,我其实会觉得新老更替是不可避免,举着某些旗号来保护什么,让我很恶心。到后来的人才计划,不多说了自己体会。 是,会说现在哪一个行业会轻松愉快呢。但我想上述我经历的不是我想要的,至少不是我现在想要的。 爱情 最后碎碎叨叨,一转眼自己马上23了,有同学工作了,有人结婚了,怪吓人的,霍,我都这么大了吗。 父母亲戚难免会念叨,社交平台我们也能刷到,真正到自己身上,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。不提能不能碰上,我想现在大部分的我们能不能愿意去相信有那么一个人,都很难。 希望我们都能把自己过好,热爱生活,支线任务就等NPC出现吧。

Weekly |7月末

生活 打工的第二周。有一天下大雨,浑身淋湿了,直接整理一小时资料就润了(理直气壮)。 但是这种明显是为了配合政府的工作的事,我们实习生存在的意义。为了让心理过得去,要了一点活——机械的物理运动——整理。本周基本没有做到什么,上下班摸鱼看书。到晚上直接失去了干任何事的动力。我问朋友,这样生活怎么持续的下去,被“稳定”一词反驳。其实自己也不是多么向往大城市,只是觉得年轻时候想出去看看,也许很快被打脸,直接润了。总感觉现在没这种感觉,越长大越不会。大多数人越长大越普通吧(普通没有错)。 学习 下周末是英语分班考试,英语除了用slowly持续和人沟通(频率很低),也没怎么看。 又找了各种巴拉巴拉的skill tree开始学习起来,目前打算是把编程语言,操作系统,计算机与网络等基础知识学习一下,边带着学习deep learning的基础。 简单更改了一下Github的界面(折腾),但是停留在表层的模仿、使用,很难更进一步。想起之前拼命折腾obsidian,到最后删库跑路。先把工具用好才是关键。 从六月开始想着写这样一个日记,现在是7月底了,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,等开学就有周报。坚持不了每天的三件事那样,希望能坚持周记,每周梳理心情感受,学习的内容简单记录,也不需要做的多么牛掰。 普通点也没什么错,但变好一点再好一点的想法永远不会错。此外,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学会“放过自己”。

Weekly |打工人

生活 第一件开心的的事是本周《斗破苍穹》要更新了,并且后续是一个年番,快落! 初中看过的小说,一转眼到现在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这一类玄幻小说真的满足了我对于修仙的幻想,从看文字脑部,到现在看动漫看炫酷的特效。但是现在不会像过去去看最新的什么网络小说,只是对过去的基本经典怀念。一面对于修仙世界的幻想,一面明白现实差距,加上网络小说很多的套路,不会像过去一样沉迷阅读最新的一类。 动漫是逃避现实的一角。 二刷了《机智的医生生活》,在二月,寒冬+考研失利,看剧是我逃避现实发现的新大陆。其中的医患关系是多么融洽,自是知道现实的差距,但是不影响带入情感去看,强烈安利。 回家已经3个月了,3个月借着上岸的理由,陆续给自己更新了一波电子玩具,不知道不觉加起来都要上万了,对于普通家庭的我是一笔不小的花费。然而基本上都是海鲜市场找的,基本都是在保的,大大缩小开支。最近读newsletter看到一句话:“The bitterness of poor quality remains long after the sweetness of low price is forgotten. 低质带来的苦味在低价的甜味被遗忘后还会长期存在。”关于优质的物质生活,我想谁都会向往,但是在这个社交环境下,更多是商务宣传,有需求会有商品,但现在也会让你感受到那种气氛,创造出需求。价格与质量的关系,权衡之后,你能接受这个价位的质量,或者接受这个质量的价格就OK。 不要在物质消费中迷失自我,也不要过分压抑人类的欲望。 学习 本周的第二个不好不坏事,之前和朋友投的街道大学生实践,成功去了,本周干了三天,大概维期一个月。感受到了围城的存在,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相互眺望。长叹一口气。 干完三天的事,晚上回到桌上,玩不下去学不下去。我想如果真正到了工作状态,忙碌完一天后(不加班情况下),回去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,还有目前大环境下,技术进步,如果你自己不跟上的话… 上述的焦虑想法,在本周的一个播客中有听到,对于现在“快”节奏的时代讨论。自己处于为了充实而觉得要去做点什么的状态。一边躺平一边焦虑 毕业的一个月,有顺利工作的朋友,有还没消息的同学,大家对于未来职业、工作环境、生活环境等的看法各不相等。考公的同学一面对于现实的失望,一面继续向体制内奔赴,我斥责ta不愿意去做技术,ta笑我不懂中年危机。 沉默。